img01
前期內容 最新消息 文藝走廊 發燒話題 醫療團隊 保健園地 臺大書展 醫師介紹 臺大花絮
 
 
  英雄為何氣短 肺與肺病
  腦中風的防治與復健
 英雄為何氣短 肺與肺病
  學童視力保健
世界健康叢書
英雄為何氣短 肺與肺病
臺大醫院 陳晉興醫師著
 
身為外科醫師,我曾經估算過:假如每個月幫二十位病人手術,終我一生,約可以幫助七千人。這數目看起來不少,但當哈利波特的書在一夜之間可以讓千萬人沈浸在作者創造的奇幻歡愉世界中,我明自幫助病患,可以有其他更輕鬆愉快,也更有效率的方法。三年前社長邀請我為健康世界寫「肺與肺病」專欄時,心中實在恐慌。除了研究、教學、服務工作相當繁忙外,也懷疑自己是否能每個月抽出時間,寫一篇對病患有用的文章?社長告訴我:「外科醫師通常很忙,沒有時間向病患衛教及解釋病情,因此你只要將你想要讓病人知道的東西寫出來就可以了。就是抱著這樣向病患解釋病情的心情,讓我一路堅持至今。
 
記得有一位病患看了我的文章後告訴我:「陳醫師,我覺得你文章中描寫的情況和我的病情完全一樣,尤其最後你提到發現疾病不一定是壞事,也可能是上天善意的提醒,要我們注意身體健康,因此我願意接受你的治療。」這位病患手術至今已兩年,身體情況非常良好,家人和我也成了好朋友。
 
罹患肺病或接受胸腔手術,對病人或家屬而言都是重大人生事件。絕大多數病患及家屬對於肺病一知半解,更不用說胸腔手術的術前評估、手術內容、手術風險,以及術後恢復等專業知識。因不了解產生的恐懼,常讓病人害怕治療,因而延誤病情。好的醫療文章是病患和疾病,以及病患和醫師之間的橋樑。它可以讓病患更認清疾病,拉近病患和醫師之間的距離,進而改善治療效果,提高醫療品質。
 
投入健康世界寫作後,看到了許多醫界前輩的足跡,他們過去也做著和我一樣的事,一個字一個字的教育民眾,推廣正確健康保健的觀念及疾病的認知。很高興自己終於通過試練,完成這本書。如果能因此幫助病患更加了解肺病,珍惜健康,就是我最大的滿足了。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陳晉興 TOP
 腦中風的防治與復健
  學童視力保健
世界健康叢書
腦中風防治與復健
臺大醫院 鄭建興醫師著
 
腦中風是古老就已知的致命疾病,因發生後對於肢體活動、思考判斷創造力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人類歷史上有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政治家等因罹患腦中風後而影響其日後的發展,像是近代有名的西方政治人物如列寧、小羅斯福、邱吉爾、史達林、艾森豪、尼克森等及台灣的孫運璿等都深受腦中風之苦,人類歷史是否也因此而有所影響呢?
 
近40年腦中風在台灣地區一直是死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在全球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也多為死因的第三位(次於癌症與心臟疾病),腦中風對於社會經濟與醫療支出的影響都很大,如何預防腦中風的發生或是降低腦中風後的障礙程度是醫學的重要課題。在過去,腦中風防治的進展較為有限;近十年,腦中風的診斷與治療則有較大的突破,特別是急性腦中風的診療,相當程度改變了過去對於腦中風的消極而保守的治療態度,也使得不少的腦中風患者能獲得相當的功能恢復。
 
本書內容分為防治與復健兩大部分,在防治部分先介紹何謂腦中風與其警示症狀,由危險因子的認知而瞭解如何預防腦中風的發生。血栓溶解治療能有效治療急性腦梗塞中風,但必須趕在「黃金三小時」內搶救腦細胞,因此民眾的認知、緊急救護系統、醫院的完備治療能力關係很大。此外,還介紹腦出血、頸動脈狹窄的新治療、年輕腦中風、腦中風的藥物治療等。
 
在復健部分則強調腦中風應愈早開始散動復健。急性腦中風復健的第一步先從擺位與翻身開始,接續有被動關節活動、如何下床、如何站立平衡、行走訓練、行動輔具的輔助,中風後食、衣、住、行如何安排,最終希望腦中風病患仍能恢復一般的日常生活,重新返回社區。
 
  臺大醫院主治醫師 鄭建興 TOP
 
版權所有©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