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口腔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男性佔第四位,於全人口則佔第六位。台灣口腔癌之主要病因為嚼檳榔、吸菸和喝酒。雖然口腔癌可用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或合併上述三種方法中任二者或三者加以治療,於台灣,口腔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仍然約只有 50%。 |
|
口腔白斑症、口腔紅白斑症和口腔疣狀增生,是台灣三大最主要的口腔癌前病變,此三種病變皆可能進一步轉變成口腔鱗狀細胞癌或口腔疣狀癌。雖然口腔白斑症、紅白斑症和疣狀增生,可用一般手術或雷射手術切除,但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口腔白斑症和口腔疣狀增生,也可以使用局部塗抹5-氨基酮戊酸(5-ALA)之光動力療法(ALA-PDT),加以有效的治療。 |
|
於過去的六年內,我們利用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治療了 36 例口腔疣狀增生,97例口腔白斑症,及 6 例口腔紅白斑症。我們發現所有 36 例口腔疣狀增生病變,經每星期一次的ALA-PDT治療後,病變皆完全消失,且經追蹤 6-56個月後,病變無再發之情形。 |
|
對於 97 個口腔白斑症之病例,65例接受每星期一次之ALA-PDT光動力治療,另 32例接受每星期二次之ALA-PDT光動力治療。前者 65例中,有5例為完全反應,33例為部分反應,27例為無反應。後者32例口腔白斑症病例,每星期接受2次的ALA-PDT光動力治療,其中11例呈現完全反應,21例呈現部分反應。對於6個口腔紅白斑症之病例,經每星期一次的ALA-PDT光動力治療,其中 4例得到完全反應,2例得到部分反應。 |
|
由以上之ALA-PDT光動力治療經驗,我們獲得的結論是口腔疣狀增生病變,若以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每星期治療一次,通常只要少於7次的療程,都可以使病變完全消失治癒。至於口腔白斑症病例,每星期治療二次的光動力療法,比每星期治療一次的光動力療法,其療效明顯較佳。利用每星期治療二次的ALA-PDT治療口腔白斑症之病例,約三分之一病變可得到完全反應,約三分之二病變可得到部分反應。另外口腔紅白斑症病例,當以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每星期治療一次時,其療效比以相同方法治療之口腔白斑症病例之療效,明顯較佳。 |
|
 |
 |
圖一:口腔疣狀增生病變 治療前 |
圖二:口腔疣狀增生病變
治療後,病變完全消失。 |
|
|
由以上對 36 例口腔疣狀增生病例治療之結果,我們發現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治療,對口腔疣狀增生之療效非常的好。探討其有效之原因,我們認為可能和新的ALA製劑、新的治療方式、及口腔疣狀增生病變本身的特質有關。我們使用的 20% ALA黏膜傳輸製劑,於室溫為液體,但塗抹至病變組織上,溫度升高至體溫時,該製劑會轉變成凝膠狀,此凝膠可吸附於病變組織表面,不易被唾液稀釋,如此可以增加病變上皮細胞對ALA之吸收。另外,口腔疣狀增生病變之外表凹凸不平,不但ALA藥物易於停留於病變之表面,而且可以增加病變之表面積,也可增加藥物之吸收;同時口腔疣狀增生病變之角化程度,通常沒有口腔白斑症病變之角化程度高,此點也有利於ALA之擴散及吸收。另外我們將 1000 秒之照光時間,分成 5 次 180秒之照光及一次 100秒之照光,此 6 次照光間,各中斷休息 180秒。因為一個有效的光動力治療,必須不斷的有新的光感物質原紫質IX(protoporphyrin IX, PpIX)產生及氧氣供給,我們相信每次180秒之照光後,休息 180秒,將使病變組織產生新的PpIX及獲得新的氧氣供給,因此當然可以獲得較佳的光動力治療療效。 |
|
我們過去的研究發現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當每星期治療一次時,對口腔白斑症之療效,不太令人滿意。我們認為口腔白斑症病例,對一星期一次之ALA-PDT光動力治療效果不彰之原因,可能和口腔白斑症病變之外形及內部組織結構有關。相對於口腔疣狀增生,口腔白斑症病變之表面,通常較平滑,且大部分覆蓋很厚的角質層。此較平滑之表面不易保留ALA,因此ALA很容易被唾液沖散,導致病變上皮組織對ALA之吸收不良。另外病變表面較厚的角質層,也阻礙病變表面ALA之擴散及吸收進入病變上皮細胞。況且很厚的角質層,也會部分阻礙紅光之進入,導致病變上皮細胞之照光量不足。此不足的光感物質量及不足的照光量,可能是導致口腔白斑症病例之治療效果不彰的主要原因。 |
|
對於口腔白斑症病例,每星期治療二次,比每星期治療一次,其療效較佳。我們認為導致此療效較佳的原因,是因為口腔白斑症病例,經過一次局部塗抹ALA之治療後,通常於 2 3天後病變表面會有潰瘍形成,此潰瘍處通常於治療 5- 6天後,開始復原長出新的上皮組織,我們相信一星期二次的第二次ALA-PDT光動力治療,可以摧毀病變周圍殘餘上皮細胞,防止口腔白斑症病變之復發,最後導致病變明顯縮小,因此有較佳的療效。 |
|
我們也嘗試用每星期治療一次之光動力療法,治療 6 個口腔紅白斑症病例,發現其療效比以相同方法治療的口腔白斑症之療效較佳。我們認為口腔紅白斑症病例之所以能有較佳的療效,可能和其病變的內部組織結構有關。相較於口腔白斑症病例,口腔紅白斑症病變,通常其表面角化較不明顯,且其病變上皮組織較薄,上皮細胞間隙較大,且通透性較佳,因此塗抹於其上的ALA,較容易擴散進入病變上皮細胞,導致病變上皮細胞對ALA的吸收較佳。另外因口腔紅白斑症病變,其上皮細胞多少都有變異(dysplasia) 發生,此變異的上皮細胞,相對於只增生而無變異之上皮細胞,通常能產生及保留更多的PpIX,且口腔紅白斑症病變表面較薄的角質層,也較不會阻礙照射之紅光,進入病變上皮細胞內,因病變上皮細胞中光感物質的濃度較高,且照光劑量也較充足,因此最後導致口腔紅白斑症病例,比口腔白斑症病例,對光動力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
|
關於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是否可以用於治療口腔癌,因為我們完成之治療病例有限,所以目前尚無明確的結論。我們曾經嘗試以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每星期治療一次,來治療一例生長於右口角及右頰黏膜之廣泛性口腔疣狀癌病例,經過 28 次之治療後,病變完全消失。我們也嘗試以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每星期治療二次,來治療一例生長於左下後齒槽黏膜之早期侵犯的鱗狀細胞癌,經過 24 次之治療後,病變完全消失。我們也嘗試以相同的方法,一星期治療一次或二次,來治療較大或侵犯較深的口腔鱗狀細胞癌病例,雖然經治療後,病變部分有縮小,但都無法治癒。因此我們建議局部塗抹ALA之光動力療法,以目前之治療方式,只可用於治療口腔疣狀癌及早期侵犯之口腔鱗狀細胞癌,而無法用於治療較大、侵犯較深及後期的口腔鱗狀細胞癌。 |
|
我們此次以局部塗抹ALA光動力療法,治療口腔癌前病變及口腔癌之臨床試驗能夠圓滿達成,要感謝台大醫學院光電生物醫學中心陳進庭副教授提供ALA光動力治療之基礎研究資料,台北醫學大學生物醫學材料研究所的蔡翠敏教授及發?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黏膜傳輸型20% ALA製劑,及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生物醫學工程中心許毅芝博士等人提供之 LED光源。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今日的成功。 |